查看原文
其他

种种异端逼生的神学——郭暮云讲极简教会史之神学史

2018-04-20 郭暮云、赵颖 橡树文字工作室

橡树出版之【先贤之信】

编者按
 
oaktreepublishing

昨天的历史记录的是今天的我们,今天的我们活的是昨天的历史,我们必须谦卑地承认,无论如何,历史都是我们的镜鉴和榜样。身为基督徒,我们当然更需要熟知属于我们的历史,也就是天国的故事。今天郭暮云的讲座,围绕每个时期的异端和神学发展推进,是极简教会史系列三。

本文讲员|郭暮云

录音整理|赵颖姊妹

 

还有一个角度可以称为神学史或者叫教义史。

 

我们说神学,尤其是基督教神学,其实不是由人发明的哲学体系,不是坐在书斋里搞的学术研究和理性设计,这和很多人的直觉相反。我们可以说神学或者教义就是由无数的圣徒在实际的教会工作,牧养,在历史当中慢慢地发现、锤炼、总结出来的。最明显的动力是不断出现各种要威胁改变基督教本质,毁灭基督教核心的异端。为了回应这些异端,我们才确定说我们信的是什么。这个就是神学的诞生。


伊便尼派与幻影派

 

异端的确层出不穷,在早期的时候,犹太人当中就有伊便尼派基督徒,犹太基督徒。他们的观点认为耶稣只是纯粹的一个人,一个很伟大的人,一个很伟大的道德教师,但是肯定不是神。这种思想也影响了很多很多的人,比如说后来印度的圣雄甘地,他自己非常尊崇耶稣,他说,自己从耶稣那里得到了太多的精神资源,他的登山宝训简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但是那是从道德意义上的帮助,他绝对不会相信耶稣是一个神,这是甘地的思想。

 

这种思想也就是吴耀宗的思想,也就是很多今天实际上不信的人对耶稣的看法,认为耶稣只是一个人。大公教会为了反对这种教导,就强调耶稣是一个纯粹的人,但是也是纯粹的神,完全的神。


基督教神学思想史


作者:罗杰·奥尔森


上海人民出版社


神学研究必备的历史书。

 

另一种异端,幻影派,跟刚才那个相反。他认为耶稣根本不可能是人,只是个幻影。所以既然他只是个幻影,那他只是“似乎”在十字架上为人受苦,没有真正的受苦。所谓的“幻影”这个词就来自于“似乎”这个希腊词。它跟诺斯替是非常相关的,诺斯替主义简单来说就是灵肉两分,重视灵,反对物质。认为一切属物质的就是邪恶的,因此耶稣不可能有邪恶的身体,人不该追求物质上的东西。

 

诺斯替的这些东西,非常明显是受了东方思想的影响。我可以说中国人受诺斯替主义影响也很大。灵肉两分,其实明明更热爱物质,可是嘴上一定要说物质啊身体这些东西是不好的。

 

对于这个问题,CS路易斯在他的《返璞归真》里说过这么一段话,很有帮助,他说:基督徒要想变得比神还属灵,这是毫无意义的。神从来没有说让人变成一个纯粹灵的受造物,所以他才使用饼,酒(圣餐)这种物质的食物来放在我们的圣礼当中。你可能认为这太过于野蛮和不属灵,但是神不这么认为,他创造了世界,发明了饮食,他喜欢物质。这是路易斯的观点。


马西昂派和孟他努主义

 

还有一些什么异端呢?比如有个叫马西昂派,这个异端很奇葩,也很危险。他们极其崇拜保罗,崇拜到一种程度,取消了旧约,甚至于取消了福音书。他们的敬拜只保留保罗书信,只念保罗书信,只尊崇保罗。你不要觉得奇怪,这样的人在今天也不见得没有,你去观察他,他可能讲了十年二十年道,从来没有脱离过罗马书,以弗所书,真的有这样的人。当时的教会面对这个马西昂异端就很麻烦,因为教会同样知道保罗所写的是圣经,可是如果你把其他都抽离掉,只保留保罗,这是一种更危险的操作。所以当时的教会也反对这个异端,就确立了新旧约圣经到底包含哪些经卷。

 

还有个异端叫孟他努,你看看他的主张,起初看没有问题,听起来挺好的。比如它要求信徒要有更高的生活标准,道德标准,有更严格的教会纪律,它要将教会和尘世一分为二。你发现圣俗两分这个范儿又出来了。

 

如果说到这里还没毛病的话,他另外一个主张就出来了。孟他努和他手下的两个姊妹开始以圣灵的名义说预言,说基督复临迫在眉睫。他们在一种迷狂的状态下说话,就好像保惠师在他里面说话一样。然后他就认为他和女先知是神所用的启示的工具,开始出现了一种所谓“超灵”论,开始讲一些奇怪的东西。

 

简单说,这就是最古老的敬虔派和灵恩派。他宣称圣灵的新时代到来了,旧约的时代过去了,甚至以耶稣为中心的基督时代也过去了,现在是圣灵的时代等等。你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异端。


基督教教会史


作者:布鲁斯·L.雪莱


上海人民出版社


在过去十七年中,我教过无数教会史课程,本书一直是唯一最有价值的教材。(丹佛神学院温尼格)

 

对异端的态度,古代和今天是不一样的。今天的基督徒很难理解中世纪和早期对待异端的态度,打打杀杀的。今天人们相信宗教是个人选择,不认为宗教信条关涉生死,可是古代不这么看。古代人从来不认为信仰只是私人领域的,因为基督教的信条神学就是社会的粘合剂。你否定一个信条,就等于背叛,等于要拆毁一个教会和社会的结构。那个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当时的基督教王国,异端就像你身体里的癌症一样,是恶性的肿瘤,不能被人接受的。

 

再到了中世纪往后,还有许多其他异端。比如说什么清洁派,阿尔比派,这些就不多说了。所宣称的东西跟刚才提到的几个早期异端没有太本质的区别,甚至可以说你今天所知道的一切异端都可以在刚才提到的那几种异端中找到它的根源。


早期神学的确立之大小教会观

 

教会在面对异端攻击的时候,开始确立自己的神学。最早的时候先确立圣经包括什么,不包括什么。确立圣经的时候,建立了这样几个标准:首先当时的基督徒们承认真正属于圣经的经卷一定有自明性,就是说你一看就知道它是独一无二的,它对人的生命发挥重大作用。第二,它也一定在传统中早就被各处的基督教会,圣徒崇拜所采用。第三,它一定有使徒性,它是由某位使徒,或至少是跟使徒有关系的人写的。从几个角度说,确立了今天的66卷圣经。

 

神学包括的绝不仅是刚才所说的这些,你对教会是什么看法,这个也是教会论的神学观点。起初就有一个思想,有个叫诺瓦替安,他对教会的看法是,他说教会是圣徒的社团。相对应的就有一位科尼利厄斯,他提出的观点认为教会是罪人的学校。

 

你想这两个观点,一个认为教会是圣徒的社团,一个认为是罪人的学校。也就是认为教会仅仅由字面意义上的圣徒组成,这就变成一种小教会观。你这个教会人一定不会太多的,因为能达到你的标准的人很少,这里先不说你这个标准是你自己定的。当然小教会观有他的力量在,比如说这种圣洁和道德力量,在起初是很重要的。早期的外邦人都承认基督徒是很圣洁的,有道德力量的,就算是反对基督教的人也承认这一点。


基督教神学导论


作者:米拉德·J.艾利克森


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系统神学领域的经典之作,曾获福音派出版联盟的图书金奖,成为一本最常用的神学教材。

 

在基督教变成国教之后,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当年大逼迫时期,很多基督徒背教了,在逼迫面前,没有几个人敢像坡旅甲一样说你烧死我吧,有很多人是背叛了基督,但现在又流泪痛悔地悔改,想要重新加入教会。那么你必须要有一个教会观了:这样的人可以接纳入教吗?难道当着众人的面否认基督这不就是亵渎圣灵的罪吗?如果这个都能接受,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你发现好像也挺有道理的。我们先不去讨论这个问题。

 

总之这种小教会观起初有它正面的意义,但是到最后推到极端,就变成了在这种小教会观里,教会就开始不能容忍任何罪人了,然后就开始助长自己的自以为义了。那怎么调和罪人和圣徒呢?怎么入教呢?圣洁的圣徒和其他那些平淡无奇的,庸庸碌碌的,糟糕的,甚至于很肮脏很罪恶的所谓基督徒在同一间教会里,这怎么处呢?

 

于是人们从神学上就发明了一种东西,叫做补赎。可以讲这个教义就是这么来的。简单来说,就是说某些圣徒的功德分高,比如提醒别人翻过来烤的坡旅甲那种,高到一个程度,余额根本用不了,然后多出来的这些功德就能转移支付给功德比较差的人,借用某种仪式,就能把他的东西转给你,这就叫做补赎。简单说它可以遮盖你。这不就是后来天主教那种补赎体系的建立吗?甚至于赎罪券跟这个都有关系。

 

相对于这种小教会观的就是大教会观,罗马主教首次把要接纳那些真悔改的罪人作为教会的政策。刚才也提了,奥古斯丁和早期的一些人就认为方舟里面圣洁的动物也有,不圣洁的动物也有,都能进方舟,就是这个意思。还有一些主教,叫加里斯图斯,也重新接纳犯过通奸罪的会友。当然了,大教会观也不是没有问题,你把它推到极端,教会就会充满了罪人,觉得道德生活和圣洁生活不重要,于是在社会上失去了见证,失去了基督教的道德榜样和力量。可以说,真正的平衡是要在这两者之间的。这是教会论的方面。

 

神学的几个重要命题

 

神学也会体现在一个问题,叫做信条。早期基督教会公认的是使徒信经,今天的基督徒应该都会背,之后有好多好多信经。有一本书叫基督教历代信条史,大家可以去看。比如说有尼西亚信经,尼西亚信经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不是大家发明出来作为学术消遣的。就是为了针对当时的一些异端的攻击,才在尼西亚会议上奠定了尼西亚信经。它确立了三位一体的教义。

 

类似的迦克墩信经是奠定了神人二性的教义。你可以讲每一次的公会议和后来确立的每一个信条其实都是为了去反对一个异端和明确我们相信什么。这个明确,有的时候是正面说的,就是说我们信的是什么什么,有的时候,因为神有他的奥秘性,他会以一种负面的方式来说。比如说迦克墩信经就是一个很明确的东西,它只是明确地告诉你我们不是什么,画了一个边界,圈了一圈篱笆,然后说我们相信的奥秘在这个篱笆当中。比如说神人二性,既然是有两性,怎么在一个位格里合一呢?迦克墩信经没有说这个问题,它只是说我们不信有两个位格,不信这两性可以转化,一个可以消灭另一个,一个可以溶解另一个,我们不信这些。


基督教概论


作者:麦格拉思


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晓畅的文笔对基督教的核心人物耶稣基督、基督教教义、历史以及基督徒的生活方式进行了全面介绍。

 

在教会史和神学史当中,可能很多人认为神学就是关于救恩论的。当然救恩也确实是个大问题。其实在天主教和新教,他们所问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人是怎么得救的?教会是什么?真正的权柄和标准是什么?可以说天主教和新教的区别就是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一样。

 

天主教的一些回答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人如何得救?信心加功德。教会是什么?教会是唯一的权威,是建立在彼得的权柄之上等等。

 

而新教是什么,新教,马丁路德至少在早期从来没有认为自己要发明一个新宗教,他认为自己是对大公教会的一些东西的修正。新教对于几大问题的回答是什么呢?就是第一,人如何得救?第二,宗教权威所在?第三,什么是教会?第四,基督徒生活的真谛是什么?路德代表新教的回答是:人如何得救?不凭善功,因信称义,唯独信心。宗教的权威何在呢?路德说不在于罗马教会这个有形机构里,而在于圣经里,在神的道里。这叫唯独圣经。什么是教会呢?他的回答是就是整个基督信徒的团契,因为人人都是祭司。而至于基督徒生活的真谛是什么?圣俗两分?路德的回答是在一切有用的职业中侍奉神,无所谓神圣世俗的两分了。他的回答直到今天都是新教的核心真理。

 

这是第二个角度来梳理教会史,可以叫做神学史。当然信条后来继续在发展,比如说后来著名的威斯敏斯特信条。

 

相关阅读:

1、郭暮云带你破解不信上帝的七个理由│橡树圣诞直播讲座

2、郭暮云:怀疑重重的你如何穿越怀疑的迷魂阵?

3、基督教会的来历与最早的教派分化——郭暮云讲极简教会史系列之一

“阅读《要义》,记录生命新历程”征稿

《基督教要义》,对于一些基督徒而言,就像一座不敢攀爬的神学阅读高山,一次次打开,又一次次搁置。与其说是没有时间或者心有逃避,不如说是没有选择正确有效的打开方式。趁着2018年新开局,在打开要义的时候,准备好笔记,随时写下心得,记录下一段与加尔文的对话或疑惑,整理一些阅读中被光照的见证,未必是一篇完整的文章,都不要犹豫,寄给橡树,我们与你一同前行攀爬这座山,你会发现,原来《要义》不仅不难,反而是风景这边独好。橡树期待你的来信!咱们橡树家的地址是:oaktree_amos@qq.com。橡树人时刻在这里恭候橡果们!


用稿说明:橡树对橡果的来稿一直坚持热切欢迎和支持态度!但由于来稿较多,橡树无法保证一一回复是否采用以及何时采用。为不消灭橡果们宝贵的热情,橡树决定做此通告。橡果投稿三个月后若无收到用稿通知,可邮件询问是否收到稿件,以避免邮件丢失情况;或者发邮件提出稿件转投其他平台,以避免造成一稿多用。

橡树文字工作室我信文字的力量!
微信号:oaktreepublishing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购买《基督教会史》,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